互联网+医疗 谁的江湖?
来源:郑州痛风风湿病医院
当今的互联网+创业潮中,风头正盛的,不得不说是医生集团。
一些医生集团的创始者,人还在公立医院领着“官俸”,却已经拿到千万级“天使轮”的风险投资。
这种模式,也是当下非常热门的“体制内医生集团”——由一群来自于公立三甲大医院,“副专家”上下级别的医生自发组建。促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共同特点,是年轻、有热情、有野心,不甘于在体制内循规蹈矩、论资排辈;但又不愿意放弃公立医院带来的大量患者、学术地位和稳定的收益。
互联网+医疗 谁的江湖?
也难怪,在自由执业已成为中国医生“澎湃的心声”,而政府的医师执业政策还处于鼓励“多点执业”试点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体制内医生集团”实际上是给自由多点执业加了一顶时尚的“礼帽”。
而资本也绝对精明,与其投资所谓的移动医疗,再去讨好公立大医院的医生,不如直接投资医生自己的“公司”。说白了,在线客服、挂号也好,转战线下诊所也好,曾经在2014年还“大红大紫”的一众移动医疗公司,现在回头看,不过都是个技术平台。平台做得好,可以“去医院化”,为更多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但优质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归根到底,还是稀缺的医生。
这样看来,医生才是能在互联网+医疗的江湖中傲立潮头的“大佬”。
就在几个月前,苹果全新医疗应用researchkit后,惟一参与研发的中国医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专家王彪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也坦言,“没有医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移动医疗。”
当然,伴随而来的,也有各种争议。最令人尴尬之处,是公立医院的医生属于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甚至干部,而医生集团的目标是盈利。事业单位的在编干部不仅在外搞兼职,还成立了能够盈利,甚至可能营利的公司,不能不引人非议。
当然,对于还是“新生事物”的医生集团,盈利、甚至营利,都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如何打造品牌、吸引患者、找到合适的执业地点,对医生集团现阶段的发展更为迫切”,一家最近以情怀抢尽眼球的体制内医生集团的一位核心创始人如是说。
毕竟,在这个绝大多数医生还不敢彻底走出体制,多点执业还与“飞刀”会诊厘不清道不明,患者看病还追着医院走的时代,医生集团还只是一个医生“自由执业”理想的雏形,需要合适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孵化。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